Skip to main content

Posts

社会函数

人类社会互利互惠只会出现在比较初级的阶段,一旦引入竞争,就会出现损害他人利益的情况。但我认为这并不是注定或者说性本恶,而是每个个体都在做 argmax ,在不同资源配置下的不同输出。 所以地球上只有马斯克在朝正确方向前进,征服了其他星球,互利互惠的合作模式才能再次出现。
Recent posts

博览群书的傻子

现在是2024年底。我对于当前的AI评价就如标题描述。大语言模型让自然语言搜索变得顺畅,但是知识体系仍然基于训练集的正确性。 我在了解iPhone越狱现状时发现了一批假工具,在GitHub有介绍但是没源码,下载时需要先付费给某商店。当我为此询问AI助手时,它总结并引用了我见过的那些假工具,"不假思索"地。 不过仍认为现在的神经网络走对了方向,只是道路还很漫长。

变形金刚的BUG吗?

下图是苹果系统自带的翻译。看起来是注意力机制在翻译 eighty-two 时错误地关注了后面的 28... 26 ... 28? Google Translate 是能够正确地翻译这段话的,虽如此,我还是不禁担心神经网络在进行这类任务时的可靠性问题。如何解决呢?

设计特殊的结构很可能是神经网络必不可少的部分

人的大脑真实不可思议,比如尾状核跟壳核为什么需要像桥墩子一样的连接结构呢?

架怎么构?

就像自画像是画家避不开的题材,作为智能的爱好者,我的研究对象自然也包含我自己的脑。 前段时间写了点很简单的前端,由于我对 js 使用的很少,需要查阅网络上的资料来实现自己的想法,相关内容网络上能检索到很多,不过由于一些原因,我会对内容进行一下"偏好评级",大约是这样的: • 问题描述完全一致的,会着重阅读; • 许多技术博客由于排版混乱(可能是复制来的),我会直接关掉; • 一些技术博客是匆忙构建的,属于更大项目的一部分,这样的文章示范往往代码比较复杂,甚至包含没有完全展示的部分。这种情况我往往会把标签页右移,等学会了只是后作为验证,并能了解到更多的相关知识; • 在检索过程中,往往会根据查询到的结果,对自己的关键词进行增删、替换、修正,以得到更多结果; • 尤其是 javascript,往往解法有很多,我还会按简洁程度、通用性排序,依次尝试; 上面只是我的个人习惯,不过,通过对这件事的回顾,我发现,大脑工作的原理一定是"模块化的",也就是类似于示波器的旋钮,每个旋钮都只控制一件事一个方面,而不影响其他的维度。我依然觉得, 端到端的训练模型只是现阶段"混沌神经网络时代"的一个暴力解法而已,最终能真正构建出"智能"的模型一定不是大模型,而是无数个只干好一件事的小模型在一群"只负责按照问题来调用其他模型"的整合体系。Viola & Jones algorithm?

后印象派

会不会是, 梵高的卷积核很大?